竹林里的新鮮空氣賣出了現錢!
竹連竹,山連山,遠遠近近,無邊無際。走進浙江安吉,置身萬頃竹海,讓人感到五臟六腑都在剎那間蕩滌一新。
而今,這漫山遍野的翠竹,長出了一個聽似“天方夜譚”的故事:毛竹林里的新鮮空氣賣出了現錢!
2021年底,縣屬國有企業——安吉兩山生態資源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創立兩山竹林碳匯收儲交易中心(下稱“中心”),全縣有5個村級專業合作社的21392畝毛竹林與中心簽訂期限為30年的林業碳匯收儲合同。用農民的話說,就是收儲竹林里的空氣。
竹子是速生、再生植物,砍了又生、生了又砍的竹子比同面積樹林多釋放35%的氧氣,一棵竹子可固定6平方米土壤,每公頃竹林可蓄水1000噸,竹子產業由此被稱作黃金綠色產業。
早在2010年,縣里就與國家林草局竹林碳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浙江農林大學森林碳匯省級重點實驗室合作進行竹林碳匯研究。按照國家自愿減排交易注冊登記系統(簡稱CCER)標準,計算出平均每畝毛竹林每年碳增匯量為0.39噸,安吉據此打造竹林碳匯交易系統,收儲時參照前30個交易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均價確定收儲價格,當時折算成碳匯每畝16.926元收儲單價。
按照合同,三年為一個結算周期,中心一次性付給5個村合作社竹林碳匯收儲金,賣出價則是在收儲價基礎上添加收儲成本,賣出后的凈收益再按80%反哺給村合作社。
大里村是首批竹林碳匯收儲交易受益村,此前村里把分散在農戶經營的5425畝毛竹流轉到合作社統一經營,中心收儲后先后付出兩筆錢,一筆是三年一次性的竹林碳匯收儲金27.55萬元,另一筆是竹林碳匯賣出后的反哺款1.99萬元。
收益到賬后,大里村培育竹林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村合作社立即添置了竹林除雜機、打草機、竹林專用微耕機、開溝施肥一體機等竹林機械專業化設備,用于毛竹林開溝、除草、除蟲及竹子的培育、砍伐、運輸、切片等,同時在竹林種植竹蓀、黃精、大球蓋菇等林下經濟作物,還在修建延伸林道。
這一系列舉措將使原來的毛竹林效益猛增:機械化生產和修建延伸林道到山頂,減少人力成本80%,竹林培育有了新“武器”更會豐產豐收,加上林下經濟又新增一筆收入。大里村黨總支書記應忠東說,最保守的估算,比原來分散在農戶經營毛竹林人均增收在3000元以上,從“賣石頭”到“賣風景”再到“賣空氣”,竹林碳匯收儲交易成為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收儲的竹林碳匯誰來買?安吉在不增加企業負擔的前提下,推動形成購碳群體。當地銀行機構開發“碳匯惠企貸”,對需要信貸資金且單位能耗、單位排放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畝均稅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部分企業,參照上年同期或同類型企業貸款利率,給予利率優惠,企業用優惠的利息購買碳匯,不增加一分錢負擔。
安吉大成紙業有限公司原有貸款2900萬元,貸款年化利率5.78%,企業購買竹林碳匯,安吉農商銀行就將其貸款轉成年化利率5.28%的“碳匯惠企貸”,此舉為企業一年節省利息支出14.5萬元。該企業向中心購碳匯2101噸,付款11.6萬元,最終,不僅實現了購碳,還節約了財務成本2.9萬元。
民營企業捷足先登,國有企業也不甘落后,安吉110千伏城北變電所還未開工,但項目建設中所需原材料的碳排放經測算后,建設方以每噸73.41元的單價共計14.68萬元預購了碳排等量的2000噸竹林碳匯,成為安吉首個碳中和建設項目。
截至目前,中心已完成2.5萬噸竹林碳匯收儲,向5個村竹林合作社支付3年竹林碳匯收儲資金108.6萬元,并與4家安吉企業完成56.28萬元碳匯交易,從中發放反哺金12.69萬元。
一石激起千層浪。安吉縣各村迅速行動,分散在全縣農戶手中的87萬畝毛竹林,正通過各自所在村合作社辦理流轉手續,待辦完手續后中心將全部收儲。“安吉的探索為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發展低碳經濟的國際賽跑中,掌握了利用竹林應對氣候變化和發展低碳經濟的主導權。”浙江大學土地與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發展中國論壇副主席王景新說。
(通訊員 陳毛應 童海燕 記者 陸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