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強國|守好網絡安全防線 筑牢網絡強國基石
夢魘般的計算機病毒,令人束手無策的勒索軟件,骯臟黑暗的賬號非法交易,各種后門、漏洞帶來的黑客入侵……萬物互聯時代,網絡安全問題影響巨大,不容小覷。
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絡大國。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3.0%,形成了全球最為龐大、生機勃勃的數字社會。扎實鋪就網絡安全基石對于我國從網絡大國邁向網絡強國尤為關鍵。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絡安全工作進入快車道,國家網絡安全保障體系日益完善,網絡安全防護能力顯著提升,網絡安全工作取得矚目成就,為廣大人民群眾構建起一個安全可信的數字世界。
筑牢網絡安全“制度防線”
黑客入侵,有可能讓一個城市的交通徹底癱瘓;新下載一個APP,手機中的一些隱私信息可能被過度收集;點擊一個“釣魚”鏈接,輕則帶來不勝其煩的騷擾電話、短信,重則遭遇電信詐騙等網絡犯罪……大到國家機密,小到個人財產,網絡風險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無處不在。意大利信息安全協會近期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網絡犯罪造成的相關損失超過6萬億美元,而2020年這一數字估計為1萬億美元。
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新家園。網絡安全已經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血脈之中。守好網絡安全防線,一時一刻都不能松懈。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把“加強網絡安全保護”作為“營造良好數字生態”重要內容,凸顯了網絡安全對營造開放、健康、安全的數字生態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推進網絡安全領域頂層設計步伐,黨對網信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有力加強——改革和完善互聯網管理領導體制機制,成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三級網信工作體系基本建立;出臺《關于加強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意見》《“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等,壓實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網絡安全工作責任制,推動黨管互聯網落到實處。
法者,治之端也。依法治網,成為依法治國的時代課題。2017年6月1日,我國網絡安全領域的基礎性法律——網絡安全法正式施行,對保護個人信息、治理網絡詐騙、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等作出明確規定,成為我國網絡空間法治化建設的重要里程碑。緊接著,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相繼頒布,《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云計算服務安全評估辦法》《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試行)》等部門規章和政策文件陸續出臺,300余項國家標準制定發布,多項我國主導和參與的國際標準發布落地……我國網絡安全政策法規體系的“四梁八柱”基本構建。
“網絡執法要長牙齒,牙齒要長得很鋒利。”8月23日,中央網信辦相關負責同志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罰要罰得心驚肉跳,當然罰要依法依規地罰,要抓住一些重點問題,對違法違規行為性質嚴重的一些主體,加大執法力度,這樣才能夠發揮網絡執法的“利劍”作用。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央網信辦累計依法約談網站平臺3491家,罰款處罰283家,暫停功能或更新419家,下架移動應用程序177款,會同電信主管部門取消違法網站許可或備案、關閉違法網站12292家。公安部部署開展專項行動,堅決打擊侵犯用戶信息安全違法犯罪,有效遏制此類違法犯罪活動蔓延勢頭。相關舉措極大提升了我國互聯網治理水平,推動網絡安全工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邁進。
提升網絡安全“能力防線”
隨著5G、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網絡安全問題跨領域傳導的特征日趨明顯,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我國網絡安全產業面臨的任務和挑戰更加艱巨。
能力是安全的保障,而核心技術則是重中之重。“核心技術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要加強自主可控的能力。”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假如沒有掌握對技術的自主可控,將會帶來巨大的風險,對于整個網絡空間的斗爭,就處于被動挨打的地步,就沒有能力進行防御,或者發現問題也無法解決。
突破核心技術,人才是關鍵。近年來,我國網絡安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速度明顯加快。在前期設立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基礎上,國家組織實施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范項目。截至目前,國內有60余所高校設立網絡安全學院,200余所高校設立網絡安全本科專業,每年網絡安全畢業生超過2萬人。
此外,通過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國家網絡安全教育技術產業融合發展試驗區等平臺建設,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產業發展的良性生態也正在加速形成。
與之相應,我國網絡安全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產業增速全球領先。據中國信通院年初發布的《中國網絡安全產業白皮書》顯示,2020年我國網絡安全產業規模達到1729.3億元,較2019年增長10.6%;2021年市場快速復蘇,預計產業規模約為2002.5億元,增速約為15.8%。
各地工作同樣碩果頗豐,通過加速網絡安全產業發展助力數字紅利的持續釋放。2021年1月,山東省委網信辦會同工信廳等11部門制定出臺了《山東省關于促進網絡安全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是全國首份省級面向社會公開的網絡安全指導性政策文件,優化了網絡安全技術產業發展;2022年5月,全國首個跨省域國家級網絡安全產業園區落地成渝,打造引領西部網絡安全產業創新發展的高地;河北近年來引導網絡安全企業加強研發投入,實施“基于大規模網絡資產風險監測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網絡情報監測平臺研究”等研發項目,取得一批自主創新成果,網絡安全教育技術產業融合發展加速推進……
繃緊網絡安全“意識防線”
網絡安全,不僅關乎國家經濟社會宏觀層面的發展,更與公民個人權益息息相關。
環顧網絡生活的點點滴滴,有很多場景都在無形中關聯著安全問題。下載應用程序,是否應該授權?網購及電子商務,網上付款是否可靠?小區加裝人臉識別認證,生物信息采集是否安全?
“聰者聽于無聲,明者見于未形。”正如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所言:強化網絡安全意識才能居安思危,網絡安全永遠在路上,網絡安全創新永不停步。
安全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社會繁榮穩定、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礎,維護網絡安全是全社會共同責任,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廣大網民共同參與,共筑網絡安全“意識防線”。
當前,作為“網絡原住民”的青少年一代正在成長,“銀發一族”在網民中的占比也顯著增長。如何將網絡安全的種子根植“一老一小”心中,不讓他們成為“局外人”,是繃緊網絡安全意識防線的工作重點。
“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從來不是一句空話。盛榮華表示,這幾年,我國把網絡普法作為依法治網的基礎性、長期性工作來抓,創新形式載體,積極推進“互聯網+法治宣傳”,全方位、多聲部開展網絡法治宣傳。加強以案釋法,明確網絡活動的紅線、底線、高壓線,使典型網絡案件依法解決過程成為面向全社會的網絡普法公開課,教育引導廣大網民牢固樹立網絡法治意識。同時,打造一些品牌活動,開展網絡普法宣傳系列活動,深入實施網絡普法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軍營、進網絡,推動形成全網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8月28日至29日,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將在天津舉辦,大會主題為“弘揚時代新風 建設網絡文明”。加強網絡文明建設,構筑起安全清朗的網絡空間,有助于防范化解潛在的種種風險,讓互聯網真正成為美好生活的“得力幫手”。
面向未來,加強網絡安全依然任重道遠。只有不斷加強網絡法制、文明建設,加大科研力度、培養網絡創新人才,才能全面構建起堅不可摧的安全屏障,筑牢數字經濟發展底座,推動中國從網絡大國邁向網絡強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