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曦黃向軍:以自主可控、高性能算力助推智慧農業發展
人民網銀川7月23日電 (杜燕飛、周航)日前,2023鄉村振興·數字鄉村(寧夏)論壇在銀川召開。論壇以“數字鄉村 智匯寧夏”為主題,分享當前數字農業科技發展和前沿創新技術,發掘和推廣寧夏在智慧農業方面的優秀實踐,助力鄉村振興。
沐曦研發部副總裁黃向軍。人民網記者 杜燕飛攝
“農業發展到今天,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但也仍面臨著‘靠天吃飯’的問題。”沐曦研發部副總裁黃向軍在論壇上表示,農業數字化發展是從傳統農業到小規模農業、到自動化農業、再到智慧化農業的過程。當前,盡管我國整體上處在農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但農業數字化發展有非常好的產業基礎。農村電信基礎設施不斷優化,農民數字技能也在持續提升,農業數字化服務技術和產品也在日益成熟。
黃向軍認為,要用更大的視野去看待農業數字化,建立普惠化數字農業基礎設施,包括大數據平臺,該平臺包含溫濕度、光照、水溫、土壤、肥力等數據,把農業基礎設施能力以數據要素形式沉淀下來。平臺要收集農業倉儲、物流以及流通環節的大數據,并編纂成價格指數,指導更多的農戶更好地參與到農產品生產過程中。
“這都是核心、基礎的能力,需要有一定擔當的企業共同來構造這樣的平臺,最終對整個數字化農業的整個產業的發展起到正向的促進作用。”他說,農業數字化解決方案的平臺里,除了接入各種終端,也接入各種用戶的輸入,中間就是核心的平臺層,在平臺層去支撐各種各樣多樣化農業數字化的應用。在平臺層里,可以劃分為存儲以及大數據平臺,同時也包含了以GPU和CPU等算力為支撐的智慧農業大腦。
“信息化是發展的數字化的必經階段。智慧農業是建立在經驗模型之上的專家決策系統,強調的是以智能化決策系統,配以多種多樣硬件和設施,增強農業生產整個效率。”黃向軍表示,在數據、要素驅動下,農業正向智能化方向發展,數據要素進一步推動了農業決策系統更加智能、更加精準化發展。智慧農業大腦的核心支柱是農業大數據、人工智能。從沐曦的角度出發,發展自主可控、高性能的算力,是解決農業數字化發展“卡脖子”問題的積極探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