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金融業加速服務新質生產力
培育新質生產力成為時下經濟社會的熱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作為鏈接科技和產業的重要工具,金融業正加速提升服務新質生產力能力,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新質生產力作為由科技創新發揮主導作用的先進生產力,通過不斷創新科學技術、資源配置方式、生產組織形式等,創造出更高效率的生產力水平。”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金融在促進科技和產業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具有獨特作用。其加速服務新質生產力,既是金融支持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著力點,也是實現自身發展的需要。
深化金融供給端改革
大力服務新質生產力
在不少業內人士的觀察中,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目前,金融業正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助力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并積極豐富產品服務體系,全力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
“我們將全力支持科技創新,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在今年3月11日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服務新質生產力是金融支持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著力點,金融監管總局正在積極研究以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為平臺,擴大股權投資試點范圍,進一步加大對科創企業的支持力度。此外,還將全力支持未來產業和新興產業,并助推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
證監會主席吳清也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經濟主題記者會議上表示,要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和特點,對發行上市、并購重組、股權激勵等制度進行必要的調整完善,增強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
多家金融機構在近期公布了服務新質生產力的階段性成效。其中,工商銀行聚焦于助力科技型企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2023年11月末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為2.6萬億元;建設銀行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多元化、接力式、全方位的綜合金融服務,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已在2023年末完成科技貸款余額超1.5萬億元;中國人壽構建完善多樣化專業性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創新金融產品與融資服務,截至2023年末已支持科技自立自強存量投資規模超3300億元;新華保險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專精特新企業加快發展,在2023年底投資余額約258億元,同比增長43%……
針對釋放更多新質生產力的金融服務,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研究中心主任周文表示,要前瞻性謀劃未來產業,優化未來產業的時空布局,聚焦國家整體戰略規劃和地方產業規劃,根據技術成熟度、市場發育度變化與各地科教資源、產業基礎的差異,分階段分梯次開展產業培育,因地制宜布局產業發展;同時也要通過制度設計和政策引導,推動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產業引導資金支持未來產業企業創業和技術研發,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創新金融服務模式
滿足新質生產力需求
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過程中,科技創新是核心要素,金融則是重要推動力量。金融與新質生產力結合的形態,在要求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外,還需積極豐富科技金融產品服務體系,穩扎穩打推動經營管理數字化轉型,全力服務科技創新和先進制造業的發展。
對于如何激活新質生產力創新動能,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建議,優化間接融資機制。大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信用監管,建立事前信用承諾、事中信用分級分類監管、事后信用懲戒的監管機制,從根本上化解銀企信息不對稱、信用機制不健全等導致的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同時,商業銀行應強化自身產品創新,結合新經濟企業發展特點,根據科創企業發展階段,在授信、期限、額度、模式上進行分層差異化設計,不斷創新豐富支持新經濟企業的信貸產品體系。
“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把科技金融放在重要位置。”中泰證券總經理馮藝東表示,資本市場除提供融資外,可以規范企業治理結構,建議發揮好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撐作用,助力科創企業快速發展。同時,建議成立專業的國家層面的科技發展銀行,為科創企業提供無擔保、無抵押、無質押的中長期信用貸款,探索靈活多樣的抵押擔保模式。以高科技產品的知識產權、專利為抵押,為企業提供金融支持,助力新質生產力形成。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認為,從多家金融機構公布的服務新質生產力的階段性成效來看,部分銀行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為科技創新企業和先進制造業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銀行也能通過服務新質生產力,深入了解這些新興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進而開發出更具針對性和創新性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客戶的多元化需求。
此外,有業內人士認為,新質生產力涉及的行業和領域往往具有一定的技術門檻。金融服務模式在滿足新質生產力需求上尚需繼續發力,特別是需要探索定制化服務、投貸聯動等新模式,并培育一支懂技術、懂市場、懂金融的專業人才隊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