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影片,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69巨大,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寫在“5·17世界電信日”之際——

在時代浪潮中全“數”前進

人民網記者 趙竹青
2022年05月17日17:2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排隊買不到“冰墩墩”,還可以線上下單預定;要去陌生的地方,打開地圖軟件查好路線,再用打車軟件提前叫車;周末不想做飯,打開外賣App下單,不一會兒就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身體不舒服了,先在網上掛個號,然后在約定的時間抵達醫院……毫無疑問,“數字生活”已成為我們每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22年5月17日,是第53個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自1972年新中國恢復在國際電信聯盟合法席位以來,已經走過50個年頭。半個世紀以來,中國作為國際電聯理事國,一直積極參與各項工作,推動網絡通訊產業普惠共享、健康發展。

當前,數字經濟席卷全球,中國也與全世界一起,積極擁抱新機遇,大力發展數字經濟,著力構建數字社會,在時代的大潮中全“數”前進。

席卷而來的“數字浪潮”

機械手臂在生產線上忙碌地上下揮舞著,自動導引運輸車沿著規劃路線有序裝卸貨物……黑龍江省某電機公司的生產車間通過對生產線進行數字化改造,生產效率提高了約40%。

“種地變得越來越輕松了。”種植戶張雙軍感嘆到。他所在的山西省臨汾市某示范田,正在用無人機大隊為小麥噴灑農藥、農肥。

小易曾經是一家國際旅游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新冠肺炎疫情給她的事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她沒有悲觀、抱怨,反而是抓住“風口”轉型成為一名“網紅主播”。如今,團隊已經小有規模,收入也頗為可觀。

無論是農業、工業還是服務業,越來越多的從業者都感受到了身邊洶涌的“數字浪潮”。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今年2月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形成全球最龐大的數字社會。

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達9.34億;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8.42億;網上外賣用戶5.44億;在線辦公、在線醫療用戶分別達4.69億和2.98億,同比增長35.7%和38.7%,成為用戶規模增長最快的兩類應用。中國網民人均每周上網時長達到28.5個小時。

作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數字經濟正向社會的各個層面滲透迸發出強勁的創新合力,帶動著社會各個領域產生了深刻變革。

比如,數字經濟服務政府治理。用大數據分析民生需求,對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進行源頭治理;提倡“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將政務辦事流程進行數字化改革,讓百姓辦事“最多跑一次”……

再如,數字經濟服務鄉村振興。村里的工程項目、財務開支等村務信息,通過手機就可以了解;社保、醫保等業務,足不出戶就可以“網上辦”“掌上辦”;惠農政策宣傳,微信群里就能參加學習……

飛速迭代的數字技術、不斷完善的數字設施、層出不窮的數字應用,推動我國一躍成為數字經濟大國,體量不斷創造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由2005年的2.6萬億元,擴張到2020年的39.2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8.6%。特別是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全球經濟下行的疊加影響,我國數字經濟依然保持了9.7%的高位增長,成為全國經濟穩定增長的關鍵動力。

蓬勃生發的“黃金時代”

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于頂層設計與市場創新同頻共振。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先后提出要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和國家大數據戰略,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等,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政策優勢與數據資源、人力資本、受眾規模等市場優勢相疊加,我國數字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在消費互聯網等領域形成明顯優勢,成為推動世界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基礎設施方面,目前我國網絡規模全球領先,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移動寬帶和光纖網絡,建成5G基站近160萬個,網絡質量達到甚至優于世界發達國家水平。與此同時,我國累計支持全國13萬個行政村光纖網絡建設和6萬個農村4G基站建設,行政村通寬帶比例提升至100%,貧困地區通信難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大數據、云計算中心建設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工業互聯網發展迅速,對中小企業降本增效、轉型升級,實現數字化發展提供支撐。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逐步普及的過程中,我國數字經濟領域的創新創業變得越來越活躍,不斷有基于新科技、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的新企業誕生,涌現出一批在用戶規模、資本市場價值等方面均居于世界前列的平臺型互聯網企業,部分領域還出現了我國原創和領先的商業模式。

據工信部副部長張云明介紹,目前5G應用涵蓋交通、醫療、教育、文旅等諸多生活領域,案例累計超過2萬個。工業互聯網已應用于45個國民經濟大類,涵蓋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營銷服務等各個環節,產業規模邁過萬億元大關。

以“5G+工業互聯網”為例,在協同研發設計、遠程設備操控、設備協同作業、柔性生產制造、現場輔助裝配、機器視覺質檢、設備故障診斷、廠區智能物流、無人智能巡檢、生產現場監測等場景率先實現應用,成為當前產業熱情度最高、創新最活躍、成效最顯著的領域之一。

記者了解到,當前,全國“5G+工業互聯網”在建項目已超1800個,覆蓋電子設備制造、裝備制造、鋼鐵、采礦、電力等20余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和領域,將有力助推實體經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隨著中國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國內外企業創新熱情也持續高漲。

“近年來,數字經濟成為推動消費升級、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并不斷加深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以5G、AI、物聯網、擴展現實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在為經濟發展和產業變革注入全新動能與活力。”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表示,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企業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要素和市場資源,結合本土創新,以高質量供給,創造和引領全球消費需求。在此過程中,高通希望通過“統一的技術路線圖”,推動眾多行業融合創新,并協同更多生態伙伴,共同開拓更大的發展空間,打造數字經濟“中國動力”。

振奮人心的“中國愿景”

今年年初,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從頂層設計出發,擘畫出一條轉變傳統發展方式、加快補齊短板弱項、提高我國數字經濟治理水平的高質量發展路徑圖。

“東數西算”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工程。今年2月,這一工程正式全面啟動,把東部算力需求以及大量生產生活數據輸送到西部地區進行存儲、計算、反饋,并在西部地區建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通過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和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統籌布局,打造“全國算力一張網”,有助于改善數字基礎設施不平衡現狀,最大限度發揮數據要素的價值。這項被稱為新時代“南水北調”的工程無疑將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打造新優勢。

規劃引領,基礎先行。為未來數字經濟發展蓄力,大規模新基建計劃正在全國各地陸續啟動。中央正在加大對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投資,多個省份也相繼推出總額數萬億元人民幣的新基建計劃。

5G在覆蓋面加大的同時,技術的進化并未止步,性能也在不斷提升。近日,華為無線網絡產品線副總裁甘斌透露,5.5G能夠進一步拓展5G網絡的應用場景,其產業愿景已成業界共識。“面向2025年5.5G規模商用,我國已經開啟產業構建新征程。”

“接下來,我們需要圍繞建網模式進行探討,通過‘1+1+N’建網理念,實現泛在萬兆體驗和千億聯接能力,在超大帶寬、上行頻譜重構、ELAA-MM、綠色空口、內生智能等關鍵要素持續技術創新。”他說。

地方政府也積極布局數字經濟,先后提出未來5年的增長目標。江蘇省提出,到2025年,江蘇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3.5%左右;武漢市提出,到2026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14%,力爭到2035年,建成數字經濟一線城市……

星光不負趕路人。中國的數字經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機。面向未來,充分發揮我國體制機制優勢,下好全國一盤棋,定能抓住時代賦予的機遇,開拓新藍海、催生新動能、實現新發展、創造新輝煌。

(責編:趙竹青、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