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加快推進“交通新基建” 掌握未來交通創新發展主動權
人民網北京10月30日電 (記者喬雪峰)數字化是交通運輸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特征,是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關鍵要素。推進交通數字化轉型,就是要轉變發展理念,強化科技賦能,通過數字化推動交通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數字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交通要全方位向“數”融合。政策加持下,數字交通建設迎來關鍵發展期。當前,數字交通建設有哪些關鍵點,又面臨哪些痛點?如何讓公眾更有獲得感?10月29日,多位權威專家和業內人士在“創新技術賦能,構建數字交通‘新場景’”研討會上,就以上問題做了探討和分享。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發展數字交通、智能交通,要把實用和解決現實問題擺在第一位,建設讓人民滿意的智能交通。“隨著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交通領域,基礎設施數字化程度不斷提升、互聯網出行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線上物流組織效率不斷提高、行業聯網協同管理不斷深入、網絡安全與技術支撐體系基本建立。”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司長岑晏青提出,未來的數字交通發展,應面向安全、便捷和綠色出行需求,讓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此外,要圍繞智慧鐵路、智慧公路、智慧航道等領域加快推進交通新基建,掌握未來交通創新發展主動權。
“‘交通大腦’通過感知來形成類似人腦的智慧交通判斷、決策系統,讓交通像人的四肢一樣靈活。”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湘生表示,未來各類新型交通工具將更快、更靈活,車內信息及車輛之間信息實時感知與交互,全新的出行模式會讓大家出行生活體驗更加智能、安全、舒適。
面對全球最大規模、最復雜的交通需求,中國發展數字交通之路并無現成的模式參考。中國的數字交通建設重點在哪里?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院長石寶林分享了一個特殊的視角:從已經批復的三批348項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任務中觀察“十四五”期間數字交通建設的走向。他認為,主要體現在四個領域:一是基礎設施領域的“感知提質”。以泛在感知為主要特征,以提升安全、效能、服務品質為發展方向,數字化勘察設計、智慧基礎設施、智能維護運營等得到發展。二是交通裝備領域的“智能高效”。新型軌道交通系統、自動駕駛汽車等新型載運工具和智能建造裝備等得到發展,保障安全和降本增效。三是運輸服務領域的“互聯便捷”。為旅客、貨主提供便捷經濟可靠的服務,如MaaS、全流程的電子客票等。四是行業治理領域的“在線協同”。政府、企業等業務系統相互協同、為公眾提供線上“一站式”政務服務為發展方向。
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副主任林榕也表示,圍繞《數字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提出的“一腦、五網、兩體系”,交通數字化的重點應該落在基礎設施和裝備,以及數字化的管理和服務,特別是在數字化發展生態方面。數字交通的四個發力重點領域是感知、傳輸、技術和應用。“互聯網+交通運輸”的運用,通過數字交通來全覆蓋、全要素地展現交通新業態。
數據是數字交通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之一,也是智慧交通發展的關鍵要素。圍繞打造綜合交通運輸“數據大腦”,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長君提出兩點建議:一方面,要高度重視數據質量。數據需要融合并擴充維度,找到滿足需求的參數和有價值的信息;另一方面,建“數據大腦”的目的是通過建設“數據大腦”匯聚多方面動靜態的多元數據,解決交通運輸行業實際問題。同時要有相應的方案、合適的算法、準確的模型,并能開發出解決問題的系統、平臺或應用,更好地打造綜合交通運輸“數據大腦”。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黨委書記姚恩建十分關注“數據大腦”的安全保障問題。他建議,要強化“數據大腦”安全管理建設,構建詳細的安全管理要求。同時,強化“數據大腦”安全技術建設。管理運維人員應結合數據安全、平臺安全技術措施,進行安全風險主動感知預警及響應處置,實現“數據大腦”安全防護全覆蓋,持續性保障“數據大腦”安全運行。
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工程,構建交通新型融合基礎設施網絡,均為“十四五”交通領域科技創新規劃方向。百度智能交通首席科學家聶小建認為,構建交通新型融合基礎設施網絡,本質上是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5G、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引入傳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中,在人和貨物移動的物理通道基礎上,增加信息通道功能,在“云網端”一體化建設基礎上實現相關數據信息的高度匯聚,通過優化交通資源流動速度和配置模式來提升交通運輸安全和效率。
“賦能交通發展,企業在里面要唱主角。聚焦熱點、解決難點、創造亮點。”林榕表示,在數字交通中要發揮生力軍和服務商作用,做好橋梁與紐帶,優勢互補,真正做到共贏,才能使得交通運輸數字化健康、穩定、快速地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