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規范好住房租賃市場——
托起新市民、青年人的安居夢
為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重慶市住建委與國家開發銀行重慶分行、中國建設銀行重慶市分行簽訂合作協議,“十四五”期間這兩家銀行將對重慶市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分別提供不低于400億元的融資總量。 |
近年來,江蘇省海安市不斷提升保障性住房建設品質,改善居民住房條件,讓更多群眾早日實現安居夢。 |
近日,安徽省滁州市瑯琊區舉行2023年度公共租賃住房搖號選房儀式,27戶符合該區公租房保障條件的中低收入家庭,通過等額抽簽的方式進行抽號選房,并現場辦理入住手續。 |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龍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春潭街道蘑菇小鎮新市民居住區舉辦趣味體育運動會,轄區居民進行了跳繩、拔河比賽等趣味項目,體驗運動的快樂。圖為小朋友正在參加跳繩比賽。 |
“城市里的萬家燈火,希望也有屬于自己的一盞燈。”對于許多來城市奮斗的新市民和青年人來說,擁有一個適合且穩定的住所,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住房是民生之要。10年來,我國累計完成投資14.8萬億元,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5900多萬套,1.4億多名群眾喜圓安居夢。但同時,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買房租房存在困難的問題仍較為突出。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隨著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加快建立,以及各項住房保障支持政策的出臺落地,更多新市民、青年人將租得起、住得好,實現自己的安居夢。
租房成為住有所居的重要途徑
“步行10分鐘到家,房子干凈、設施齊全,獨立的廚房和衛生間最讓我安心。”來山西省太原市打拼快5年的張華說。
張華是太原市一家餐館的服務員。初到城市時,住房成了她的煩心事:好房子太貴,便宜房子甚至談不上干凈,安全還沒保障。
如今,作為新市民的張華,搬進了由建設銀行建信住房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負責改造的租賃式住房公寓。“雖然只有30平方米,沙發、洗衣機等生活用品都有配置。”張華對這個“快樂小窩”很滿意。
融入城市,前提是有一個適合自己的住處,這也是高校畢業生小喻的心聲。畢業后,小喻一直與他人合租,他坦言:“合租房比較混亂。雖是三居室,但客廳被改造成兩個隔斷,其實住了5戶。隔音差不說,經常幾家人搶一個衛生間,很不方便。”
過了兩年,小喻住進了萬科泊寓28街區店,生活品質大為改善。他所在的是一套36平方米的LOFT(高挑開敞空間)公寓,精裝交付,月租金2800元。小喻說,現在整租和先前合租的租金差不多,而且衛生間與電視、冰箱等家具齊全,小區環境、安保也不錯。
小喻安居夢的實現,得益于北京市順義區推出的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出租對象包括近3年內畢業、在京工作且無房的青年。
伴隨新型城鎮化縱深推進、人口流動活躍,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問題日益突出。數據顯示,這部分群體購房比例低、以租房為主,且市場供應的租賃住房普遍戶型大、租金高,缺少與這一群體經濟能力相匹配的小戶型、低租金住房供給。
租房,正成為住有所居的重要途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鄧郁松指出,相較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2020年深圳、廣州、杭州等城市常住人口凈流入量較大;在同一省份,人口主要流向經濟更發達的省會城市或經濟中心城市。對這些人口凈流入城市的住房需求,特別是租賃需求要充分重視。
長期以來,我國住房市場存在“重購輕租”的現象。一方面,這與人們的傳統觀念有關。另一方面,也與住房租賃市場發展得不完善、不規范相關。華潤有巢葆臺項目負責人韓彤彤表示,在大城市中,對于新市民、青年群體而言,黑中介、亂漲租金、頻繁搬家、“不省心”的房東等,都有可能在租房過程中碰到。
近年來,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受到國家越來越多關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解決青年人住房問題,這讓正在北京讀研、明年畢業的陳亮深受鼓舞。他說:“期待更多政策實施,緩解青年人住房租房壓力,讓我們能更好地留在大城市干事創業。”
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是重中之重
去年9月,家住陜西省寶雞市的李少鋒來到西安高新區工作。來西安的第一件事,就是租房。“當時計劃租一間兩居室,可公司附近的小區要么配套不行,要么租金太貴,半個月都沒找到合適的房子。”李少鋒說。
一天,李少鋒在網上看到申請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信息,決定試一試。經過申請,他住進了位于長安區的一個小區。在這兒,不僅中介費免了,每月租金也便宜,還能直接拎包入住。在李少鋒心里,這個“暖心窩”很適合來城市打拼的人。
保障性租賃住房與公租房、共有產權住房共同構成我國的住房保障體系。專家指出,保障性租賃住房往往以小戶型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賃住房租金,主要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階段性住房困難問題,因而是住房保障體系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國辦先后印發《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等重要文件,多個城市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步伐。據了解,“十四五”期間,40個重點城市將建設籌集650萬套(間)保障性租賃住房,可解決近2000萬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難問題。
不僅有住處,還要住得好。為滿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生活模式與工作需求,深圳這幾年逐步提高保障性住房的交付標準,豐富公共配套設施,構建5分鐘生活圈。同時,舉辦小戶型設計競賽,打造高效集約、極簡優質的居住空間。
在貴州省貴陽市,剛來不久的朱成婕很快融入了周圍環境,因為在業余之時,她會和所在小區的租戶朋友們一起練瑜伽。“通過瑜伽沙龍能遇到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會感覺孤單。”朱成婕說。
朱成婕住的小區是貴陽一個租賃社區,活動豐富是該小區的特色。貴陽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城市工作生活,青年人通常面臨比較大的壓力。通過多彩的社區活動,能讓大家感受到來自城市的溫暖與活力。
面對土地資源緊約束的情況,如何籌集更多租賃房源?各地進行了有益探索:通過租賃機構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北京積極推動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山西一些企業從盤活改造老舊小區著手建設租賃住房;安徽明確支持企事業單位利用自有閑置土地和存量閑置房屋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超出自身需求的,鼓勵其向周邊企業員工開放……
補齊住房租賃市場短板
“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需求主要集中在租賃型住房和剛需型首套購房。基于這一點,需要在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構建保障多層次、產權多元化的住房供給體系。”浙江工業大學中國住房和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虞曉芬表示,尤其要增加小戶型、低租金的租賃住房供給,提供與其經濟能力相匹配的“一張床”“一間房”或“一小套房”,讓他們能在城市安居。
住房租賃市場的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業內人士指出,發展住房租賃業務往往具有高投入但回報周期長的特點,很多企業對進入住房租賃板塊興致不高。
前不久,《關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發布,旨在為租賃住房的投資、開發、運營和管理提供多元化、多層次、全周期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體系。國家近年出臺了金融、財稅、土地等相關配套措施與支持政策,上海市房地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嚴榮表示,這些政策的落地,有利于進一步降低租賃住房建設和運營成本,充分調動各類主體參與發展租賃住房的積極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聶晨長期研究住房保障領域,他發現在現實中,不少青年群體認為租金負擔較重。為此,聶晨建議繼續增加公共部門的租住房供給,與市場渠道形成有效競爭,同時鼓勵供給符合青年人需要的數量多、戶型小、租金低、租期靈活的房源。
除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應外,清華大學建設管理系教授劉洪玉認為,還應建立完善的住房租賃市場監管體系,定期發布公平市場租金,引導租賃住房初始租金水平和租金調整幅度。
推進長租房市場發展,是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的重要舉措。啥是長租房?簡單來講,就是長期用于租賃的住房。在劉洪玉看來,企業或機構參與對于長租房市場至關重要。“各國住房租賃市場供給中,私人住房普遍占有重要比重,需要機構化、規模化、專業化住房租賃企業或機構參與。通過發揮其標桿示范作用,帶動整個租賃市場發展。”
住房租賃市場越發展,越要出臺規范、加強監管。這幾年,北京、上海等多地出臺政策措施規范住房租賃,對保障租戶權益提出更明確要求。“要建設一個基于數字化技術的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臺。”劉洪玉表示,將合同備案、信息服務、交易流程指引與合同示范、租賃信用等信息和數據納入平臺,幫助相關部門實現住房租賃市場監測、租賃價格指數和城市基礎租金表編制等,形成政策效果評價和政策力度動態調整機制。
“注重硬件的同時,還需要關注軟件。”聶晨指出,比如要關注租賃群體的歸屬感,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基礎上推進租購同權等問題,逐步補齊在落戶、子女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配套服務上的不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