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農文旅融合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走近湖北省武漢市的梁子湖畔,鄰水聽風、觸目皆綠。藍天白云下,灰瓦白墻清新別致;田園山林間,雞鴨白鷺怡然自得。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和美鄉村正在成為現代生活的重要承載地。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以文化產業賦能鄉村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保護利用,助力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發揮鄉土優勢 風貌改造鄉村換新顏
十年前,梁子湖畔的小朱灣還是一個地方偏僻的小村落,村民紛紛外出務工,人才的短缺、資金的匱乏、效益的低下讓小朱灣舉步維艱。那時的小朱灣是一個典型的名不見經傳的“失地村灣、空心村灣”。
2014年,當地通過土地流轉發展休閑旅游,請來中國鄉村建設院規劃專家進行整體規劃,確定以傳統荊楚民居為特色,對小朱灣村民房屋進行全面改造。將賞花游融入美麗鄉村建設之中,在花海間打造出一座民居特色濃郁的傳統村落。僅用了一年時間,農戶的房屋拆改基本完成。
“沒改造前,我們開了個小商店,賣點礦泉水、冷飲,在2014年小朱灣改造后,逐漸擴大成現在的農家樂,一次可以接待上百人。”小朱灣農家樂老板曾方榮回憶。
近年來,武漢市大力推進“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的“三鄉”工程,將“空心荒村”變為“創意鄉村”。武漢市先后出臺市民下鄉“黃金20條”、促脫貧攻堅“鉆石10條”政策,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文化創意產業,吸引人、財、物等資源要素向鄉村回流,通過閑置農房整合,實現農村資源的有效利用。
小朱灣打造鄉村休閑游。人民網 王紹紹攝
據悉,目前小朱灣的785畝土地都已流轉,數十家特色各異的民俗客棧、農家樂、文化書院等項目落地小朱灣,為美麗鄉村增添新綠,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新動能。
展現山水之美 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
秋色宜人,武漢市江夏區湖鄉風光秀麗怡人,賞花觀景的游客絡繹不絕。
現在的小朱灣,綠樹掩映青墻灰瓦,花香鋪滿灣間小道,已經成為綠樹成蔭、農舍古香古色的生態鄉村,讓周邊市民流連忘返,鄉村休閑游持續火熱。
小朱灣現已建設成美麗村灣。人民網 王紹紹攝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新時代新征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明前進方向。
如今,江夏區已建成小朱灣、童周灣、舒謝灣、林語未來村等一批荊楚風韻濃厚的農文旅項目,形成沿梁子湖鄉村休閑旅游觀光經濟帶,成為湖北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范例。
林語未來村打造的農家畈田園綜合體也充分體現鄉村美學與休閑旅游的統一。由“鄉韻市集、慧耕農場、藝趣樂園、田野畫境”四個版塊組成的鄉耕藝境項目,內設草垛市集、花海與花樹、花田喜食坊、田園咖啡屋、稻草人王國、藝趣樂園、風箏營地、慧耕農場等近十個生態田園休閑項目,營造田園美學生活圖景;橙一營地及主題民宿則為廣大游客提供豐富多樣的郊野度假選擇,實現深度游、體驗游的結合,促進鄉村生態價值元轉化。
林語未來村打造農家畈田園綜合體。人民網 王紹紹攝
2021年,武漢市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開啟更高水平的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鼓勵各新城區形成山清水秀的生態體系、宜居宜業宜游的環境體系、綠色健康特色的產業體系、鄉村文明傳承的文化體系。近年來,江夏區推動農文旅融合,讓鄉景、鄉業、鄉韻、鄉愁成為江夏鮮明特色。
依托特色農業 鋪就鄉村振興“快車道”
農文旅融合發展延伸了農村特色產業鏈,能夠提升涉農產業要素及其產品的附加值,擴大農村特色產業規模。北京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雷明表示,農文旅融合發展讓農民不再單純依賴初級種養殖業,而是用多元視角去思考現有農村資源如何能轉化為發展要素,并創造新的消費需求。
據悉,為實現共建共富,江夏區統籌南部鄉村10個街道、1000平方公里,系統編制全域鄉村振興規劃,整合涉農資金19億元,支持農文旅融合發展。
在武漢市“國企聯村”行動中,武漢文旅集團結對共建江夏區五里界街童周嶺片區,立足鄉村資源特色、地域稟賦、產業優勢和人文特征等元素,選址農家畈投資約 6100 余萬元,推出村企共建特色農文旅項目。項目依托農業底板,吸引本村村民、下鄉市民參與農文旅產業發展,通過高質量發展共同體的打造,走出了一條“鄉村辦公司,集體強實力,群眾增收益”的新路子,為鄉村振興注入發展新活力。
在林語未來村項目帶動下,村集體發動村民與企業先后進行了界豆、彩色水稻、油菜、向日葵等多種糧食、經濟作物種植,形成產業鏈條發展,拓寬村集體、村民增收路徑。
據了解,江夏區正全力打造環魯湖、梁子湖、斧頭湖鄉村振興經濟圈,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休閑農業、旅游農業,持續擦亮“武漢那么大,周末到江夏”等文旅品牌,立足于良好的鄉村生態資源,在全域構建“一鎮一街三圈三山”的農文旅格局。(實習生尉馨文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