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13908.2億斤(新數據 新看點)
增產177.6億斤,總產量創歷史新高
本報北京12月11日電 (記者劉志強、常欽、郁靜嫻)糧食豐收,顆粒歸倉。山東省平原縣魯望農場種糧大戶何石寶說:“新技術真管用!玉米合理密植,每畝地足足有5000多株,畝產提升了一大截,超過1500斤。”今年平原縣大面積推廣玉米密植新模式,帶動秋糧增產5.3%。
小賬連大賬。國家統計局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908.2億斤,創歷史新高,增產177.6億斤,糧食產量連續9年站穩1.3萬億斤臺階。尤其是全國300個糧食大縣發揮了主力軍作用,單產提升貢獻率達73%。
今年,在自然災害多發頻發情況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功不可沒。
從年初開始,農業農村部重點在200個玉米主產縣、100個大豆主產縣整建制推進綠色高產高效行動和單產提升行動,強投入、推技術、增密度、提產量,輻射帶動全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
強農政策見實效。重點縣大豆密度每畝增加800—1000株、每畝增產30—50斤,玉米密度增加500—800株,每畝增產150—300斤。在重點縣示范帶動下,全國糧食單產提升10%以上,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種植面積成為牢靠“底盤”。
穩政策,讓農民吃上“定心丸”。今年,中央財政下達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100億元;加大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力度,穩定實施稻谷補貼;在秋糧生產關鍵時期,安排玉米大豆“一噴多促”一次性補助資金24億元……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聚焦300個重點縣,增加投入支持力度。各地區各部門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穩定增加糧食種植面積。
減“單”增“雙”,湖南省湘鄉市棋梓鎮普安村農民田學文說:“單季稻改成雙季稻,早稻集中育秧每畝補貼100元,流轉的2000多畝田多種了一季,增收20萬元左右!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算全年糧食生產大賬,夏糧產量達到2923億斤,雖然比上年略減,但仍為歷史第二高位。要看到的是,占全年糧食大頭的秋糧今年播種面積達到13.1億畝,連續4年增加,比上年增加700多萬畝。種植面積增加,再加上單產提升,對沖了洪澇、干旱等災害影響,實現了全年糧食“以秋補夏、以豐補歉”。
糧食生產再獲豐收,集成技術應用成為有力支撐。
今年,農業農村部推行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五良”集成組裝的綜合性解決方案,通過200個玉米主產縣、100個大豆主產縣整建制示范帶動,集成配套各類資源措施,精準管控各生產環節。專家估計,全國約有3億畝玉米具備實施密植精準調控技術的灌溉條件,全部推廣應用可新增玉米年生產能力600億斤。
糧食生產再獲豐收,農田建設是關鍵舉措。
水利是農業命脈。今年以來,農田水利工作扎實推進,全國7300多個大中型灌區,生產糧食約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一半,畝均單產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5到2倍。今年春灌、夏灌、秋灌累計供水2900多億立方米,為全年糧食豐收提供了堅實水保障。今年1—8月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4470萬畝,糧食產能基礎不斷夯實。
抓重點、真投入,出真招、謀實招,開局之年糧食再獲豐收,為經濟總體保持回升向好態勢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主動權。新征程上,堅持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大國糧倉根基越來越穩固,中國人的飯碗定能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ㄏ嚓P報道見第三版)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12日 0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