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十大伙伴行動”開啟中非共逐現代化之夢新篇章
人民網北京11月2日電 (記者孫陽)中非合作論壇是中國同非洲國家集體對話和務實合作的最重要平臺。論壇成立24年來,持續引領國際社會對非合作熱潮。今年9月4日至6日,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功召開。論壇開幕式上,“中非攜手推進現代化十大伙伴行動”(以下簡稱“十大伙伴行動”)的宣布,備受全球各方關注。
日前,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西亞與非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袁曉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的第二個三年規劃,“十大伙伴行動”涵蓋文明互鑒、貿易繁榮、產業鏈合作、互聯互通、發展合作、衛生健康、興農惠民、人文交流、綠色發展、安全共筑10個領域,有機銜接《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和歷屆論壇舉措,高度契合新形勢下中非攜手推進現代化的共同訴求,彰顯了前瞻性、戰略性、延續性和創新性。
袁曉慧認為,“十大伙伴行動”呈現出如下鮮明特點:
一是推動中非攜手探索發展道路和模式。本屆論壇峰會從中國和非洲普遍謀求實現現代化出發,探索真正符合中非雙方實際的現代化道路,提出攜手推進公正合理、開放共贏、人民至上、多元包容、生態友好、和平安全的現代化。為加強中非在彼此現代化道路上的理念交流,“十大伙伴行動”第一項即為“文明互鑒伙伴行動”。中非將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基礎上,開展文明對話,深化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加強聯合研究,共同構建發展知識體系。這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對全球南方國家發展振興帶來的重大啟示意義。
二是為中非互利合作注入新動能。在擴大對非洲市場開放方面,中國給予包括33個非洲國家在內的所有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使中國成為實施該舉措的首個發展中大國和世界主要經濟體。在加強制度型安排方面,中國推動與非洲國家商簽共同發展經濟伙伴關系框架協定,為中非貿易投資提供長期、穩定、可預期的制度保障。在深化產業鏈合作方面,中國將支持非洲本地價值鏈建設、制造業發展和關鍵礦產加工,在非洲打造5個中非產業合作增長圈,推動中非企業產貿融合和園區聯動發展。在提升互聯互通水平方面,一方面,中國將積極支持非洲實施基礎設施聯通項目,加強中國與非洲的物流運輸網絡建設,進一步提升“硬聯通”水平;另一方面,提出中非要加強金融市場的聯通,在結算、融資等領域提供更加完善多元的金融服務,加快推進“軟聯通”進程。在農業、衛生、教育、減貧等其他合作領域,新舉措也根據近些年來中非探索形成的合作新理念和新實踐,提出了系列有力度的政策舉措。
三是順應和引領國際對非合作新潮流。今年年初,非洲啟動了《2063年議程》的第二個十年實施規劃,非洲大陸自貿區建設也取得明顯進展。本屆論壇新舉措積極響應新時期非洲發展訴求,有機對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非洲發展規劃,將非洲關注的工業化、農業現代化、能源可及與轉型、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就業與青年婦女、和平安全等優先發展議題作為合作著力點,做出了有針對性的舉措安排,受到非洲國家和國際社會高度肯定和廣泛贊譽。
四是舉措落實更加有章可循。更為精準地規劃各領域的合作,對合作內容進行了量化設計,如支持設立25個中非研究中心,邀請1000名非方政黨人士來華交流,援助10個產業園區配套設施項目,促進中國企業在非洲建設20個數字基建和數字轉型示范項目,援助實施1000個“小而美”民生項目,鼓勵在非中國企業給當地創造不少于100萬個就業崗位等。在重點合作領域提出系列專項合作計劃,如“中非質量提升計劃”、“非洲中小企業賦能計劃”、“‘微創醫學’計劃”、“未來非洲-中非職業教育合作計劃”、“非洲婦女賦能計劃”、“非洲青年展翅計劃”等,還宣布新設立中非發展知識網絡、中非研究中心、中非數字技術合作中心、中非標準化合作與研究中心、中非貿易數字化互信驗證平臺、中非醫院聯盟、中非農業現代化合作網絡等,為中非穩定推進日常合作提供更多專業平臺。同時,本屆論壇更廣泛地調動了各方力量和各類資金參與中非合作。中非雙方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商協會、智庫學界、國際機構、私人部門都將發揮各自作用,匯聚形成對非合作的強大合力。
袁曉慧表示,以“十大伙伴行動”為引領,中非已經踏上共筑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新征程。言必行、行必果地落實每屆論壇的合作舉措,既是中國始終踐行的合作承諾,也是論壇的突出優勢。未來,在落實好論壇峰會新舉措過程中,中非雙方需繼續加強對接和協商,從區域、次區域和國別不同層次著眼,根據不同非洲國家的國情和訴求,確定合作的重點和方式。中非共逐現代化之夢的新探索和新實踐,必將成為新時期“全球南方”合作的新典范,為構建人民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